餵奶姿勢怎麼做才正確?親餵角度、奶瓶姿勢與拍嗝完整指南
不論是親餵還是用奶瓶,找到正確餵奶姿勢與含乳方式,才是讓寶寶喝得順、媽媽餵得輕鬆的關鍵。不過對許多媽媽來說,哺乳一開始真的不容易,明明上過媽媽教室,實際操作時還是會懷疑:「姿勢對嗎?寶寶有喝飽嗎?是不是我做得不夠好?」其實會有這些不安真的很正常。本文會整理幾種實用姿勢和常見問題,希望能幫助媽咪在哺乳路上少一點不安,多一點信心。
一、
餵奶姿勢沒有唯一標準,重點是你和寶寶都覺得舒服。每種方式都有它的優點,可以依照媽媽的身體狀況和寶寶的習慣靈活調整。
1.生物性哺育法|推薦給剛開始親餵的新手媽媽
這個姿勢特別適合新手媽媽,讓寶寶主動尋乳、含乳,除了能增進親密感,也讓媽媽省力不少。操作方式如下:
➤ 選個舒服的地方坐下,背部微微後仰約15~70度,可依自己的感覺與喜好調整。
➤ 腰、背、脖子可墊上枕頭或抱枕做支撐,長時間餵奶才不容易痠痛。
➤ 把寶寶放在胸前趴著,讓他能自由轉頭、自然尋找乳頭。
➤ 當寶寶開始尋乳時,再將乳頭放到寶寶嘴邊,幫助寶寶含住乳頭和乳暈。
➤ 吸乳過程中,媽媽可以輕輕托住寶寶的臀部或雙腳,確保寶寶不會滑落。
💡小提醒:當寶寶在尋乳時,不要急著將奶頭「塞進去」寶寶的嘴裡,而是讓寶寶自然找到乳頭,能幫助他吸得順利,也能減少奶頭疼痛。
2.坐式搖籃式|推薦給熟悉餵奶節奏、外出哺乳的媽媽
這是大多數媽媽熟悉的餵奶姿勢之一,優點是隨時都可以哺乳,步驟如下:
➤ 一手托住寶寶的脖子後方,另一手撐住對側臀部將寶寶抱起。
➤ 將寶寶的頭頸部轉到手臂上,穩穩安置在懷中。
➤ 媽媽可以選擇自己覺得舒服的坐姿,將背部靠在椅背上,手臂下方墊上抱枕或哺乳枕支撐,減輕手部負擔。
3.橄欖球式|推薦給剖腹產或乳房較大的媽媽
這個餵奶姿勢方便媽媽清楚觀察寶寶含乳的角度與深度,有助於親餵時做出調整姿勢。
➤ 媽媽選個舒服的位置坐著,在背部放枕頭或抱枕做支撐。
➤ 把寶寶放在腋下側邊,身體順著媽媽側腹延展,像是抱著一顆橄欖球。
➤ 手掌支撐寶寶的背部和臀部,頭頸部稍微仰起。
➤ 將乳頭靠近寶寶嘴邊,確保下巴貼乳房,引導他含住大部分乳暈。
4.側躺哺餵法|推薦給夜間餵奶或產後虛弱的媽媽
這個姿勢可以減輕腰、腹部壓力,夜間哺乳時非常實用,可以減少媽媽頻繁起身,也有助於寶寶安穩入睡。
➤ 媽媽側躺在床上,用枕頭支撐頭部與背部。
➤ 寶寶側躺面對媽媽胸口,頭和身體保持在同一條線上。
➤ 把乳頭放到寶寶嘴邊,引導他自然含乳。
➤ 媽媽的手可以輕托寶寶背部或臀部,讓過程更放鬆也更安全。
二、餵奶姿勢這樣做才正確?從抱法到含乳實用教學!
剛開始親餵或用奶瓶哺乳時,可能會有點手忙腳亂,不確定寶寶怎麼含乳才舒服。根據衛福部的哺餵說明,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小步驟,不但能幫助寶寶順利喝奶,也能讓自己輕鬆一點:
步驟 1:餵奶前先洗手
餵奶前先洗乾淨雙手,找個舒服的位置坐好,背部靠穩、肩頸放鬆,手臂下方可使用抱枕或哺乳枕支撐。
步驟 2:將寶寶的身體貼近媽媽
讓寶寶整個身體貼緊媽媽胸口,頭、肩、臀呈一直線,頭頸自然微仰,鼻子對準乳頭,這樣寶寶吸奶時呼吸才會順暢。
步驟 3:調整寶寶下巴位置
下巴貼緊乳房、中間不留空隙,乳房自然支撐下巴和下唇。這樣寶寶吸得穩、奶水容易流出,也比較不容易讓媽媽感到疼痛。
步驟 4:引導寶寶含乳
當寶寶下巴貼好、嘴巴自然張開時,輕輕將乳頭放到嘴唇上方,引導寶寶含入乳頭,並讓乳暈大部分進入口中。觀察寶寶是否嘴角微張、偶爾有吞嚥聲、下巴會帶動乳房,通常就表示餵奶姿勢正確。
步驟 5:輕托寶寶、微調姿勢
餵奶過程中可以輕輕托住寶寶的臀部或腳,避免滑動。若寶寶吸得不順或姿勢不舒服,只要調整抱法或枕頭高度就好,不用硬塞奶頭或強行餵奶。
💡小提醒:當寶寶含乳姿勢正確,就能順利喝到奶水,也能減少媽媽乳頭疼痛。給彼此一點耐心與時間,餵奶也會越來越順手。
很多家長在決定餵母乳時,常常會糾結到底要親餵還是瓶餵。其實這兩種方式各有優缺點,最重點的還是找到適合你和寶寶的方法。
親餵 vs 奶瓶餵養
|
|
|
|
|
|
|
|
|
📘延伸閱讀:哺乳期奶量不足怎麼辦?新手媽媽必看:發奶食物、營養補充、黃金哺乳期一次掌握!
四、餵奶後怎麼拍嗝才正確?親餵與奶瓶寶寶都適用的方法分享
寶寶在喝奶時難免會吞進一些空氣,如果不拍嗝就容易覺得肚子脹或吐奶。拍嗝的時機最好是在每次餵奶後,尤其是寶寶喝得比較急、含乳時間短,或一次喝了比較多奶的時候。即使寶寶喝得比較慢,餵完後稍微拍一下,也能幫助排氣,讓寶寶更舒服。
方法一:靠著肩膀拍嗝
- 把寶寶直直地靠在肩膀上,胸口貼近你的胸前,頭稍微抬高,保持正確姿勢。
- 一手輕輕托住寶寶的臀部或腰部,另一手輕拍寶寶背部,或以畫圈方式按摩。
- 記得動作要溫柔、有節奏,同時觀察寶寶反應。當他打嗝出咕咕聲,或身體慢慢放鬆、安靜下來,大多表示氣體已經排出。
- 大約拍5~10 分鐘,如果寶寶已經有打嗝或看起來很舒服,就可以結束。
方法二:坐在大腿上拍嗝
- 把寶寶放在大腿上坐好,身體稍微前傾,頭靠近你的胸口。
- 一手輕托住寶寶下巴和胸口,保持頭頸穩定
- 一手輕托著寶寶下巴和胸口,幫助頭頸保持穩定;另一手溫柔拍背,動作輕輕的即可。
- 過程中觀察寶寶是否有打嗝或顯得放鬆,通常5~10分鐘就足夠。
💡小提醒:有些寶寶不會立刻打嗝,其實也不用太緊張,多數寶寶還是會慢慢把氣排出來。拍嗝的過程中,只要保持安靜、動作輕柔,就能讓寶寶感到安全舒適。而且無論是親餵還是用奶瓶餵養,只要含乳正確、餵奶姿勢穩定,就能減少吞入空氣,自然也能降低吐奶或嗆奶的狀況。
五、餵奶姿勢、時間、奶量,常見餵奶疑問完整解答
Q:新生兒寶寶多久要喝一次奶?
- 出生頭幾天(1~3 天):剛出生的寶寶胃很小,通常每2~3小時喝一次奶,一天可能要喝8~12次。
- 出生1~2週:隨著胃容量增加,每次餵奶的量會多一點,無論親餵或奶瓶餵養,仍建議每2~3小時餵一次。
- 出生第3~4週:餵奶間隔可拉長至2.5~3小時,奶量依寶寶需求為主。觀察體重變化、濕尿布次數、便便顏色,是判斷是否喝得足夠的指標。
Q:怎麼判斷寶寶肚子餓?
寶寶會透過身體語言告訴你他餓了,只要觀察這些小訊號,就能把握正確餵奶時機:
- 初期:吐舌頭、舔嘴唇、張嘴咀嚼,或主動轉頭找乳頭。
- 中期:開始侷促不安,動來動去,可能會把手放進嘴裡找東西含。
- 後期:開始躁動不安、哭鬧,這時餵奶寶寶可能會吸得太急或太用力,容易喝乳過量,也可能讓乳頭受傷。
會建議媽媽盡量在初期或是中期時餵奶,避免寶寶在後期躁動不安的情況下喝乳過量或是大力吸允奶頭導致乳房受傷。
Q:怎麼判斷寶寶吃飽了?
喝完奶後可以輕拍寶寶屁股或觸摸手腳做刺激,如果寶寶不想喝了,通常會自然鬆開嘴巴,慢慢將頭或手移開乳房,嘴部和四肢也會明顯放鬆。
Q:怎麼判斷寶寶有喝進足夠的奶水?
想判斷寶寶是否有喝到足夠的奶量,也可以透過尿布、便便和體重來觀察
✓ 看換尿布的次數
寶寶出生後濕尿布數量會慢慢增加,通常從第1天到第5天每天多一片,到了第6天左右,一天大約會有5~6片濕尿布,若是尿液呈淡黃色,表示奶量攝取足夠。
✓ 看寶寶便便的狀態
出生1~2天會排深綠色胎便,3~4天轉為黃褐色,5~6天後變成金黃色、有點稀軟,可能帶有小顆粒,一天可能排便多次,這也是喝得夠的好訊號。
✓ 看體重變化
出生後幾天體重會先下降(約5~10%),但在第7~14天通常會恢復到出生體重,接下來每週增加約125克以上。只要尿布、便便和體重都在正常範圍,就能放心寶寶喝到足夠的奶水。
Q:寶寶溢奶怎麼辦?
新生兒胃容量小、消化功能還在發展,一次喝太快或太多都可能溢奶。餵完奶可先直立抱起,輕拍背幫助排氣,餵奶時速度不要太急,量也別一次給太多。隨著寶寶胃容量增加,溢奶情況會慢慢減少。
Q:寶寶為什麼會吐奶?
吐奶通常不是生病,多半是奶量超過胃容量,或在餵奶時吞進空氣。寶寶胃部括約肌尚未發育完全,躺著活動時奶容易回流。餵奶時保持頭部略高、餵奶後拍嗝、避免立刻劇烈晃動,可以減少吐奶。
Q:寶寶嗆奶怎麼辦?
嗆奶多數是奶流太快或餵奶姿勢不正確。遇到嗆奶時,先讓寶寶直立、輕拍背排氣,若咳嗽或呼吸不順,先暫停餵奶,休息一下再繼續。親餵時要注意乳頭位置和寶寶嘴巴張開程度;奶瓶餵養時可調整奶嘴流速與寶寶姿勢,避免嗆奶反覆發生。
餵奶姿勢怎麼做才正確?不管是親餵還是奶瓶,其實最重要的是找到你和寶寶都舒服的方法。 當你和寶寶找到合拍的節奏,餵奶就能更順利,也能減輕壓力。在探索適合自己的餵奶方式時,不妨也善用一些好幫手,六甲村的哺乳用品,就能幫助媽媽讓在餵奶過程中更省力,寶寶也更自在,把每一次親餵都變成美好的親密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