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週數計算方式:
從最後一次生理期的第一天開始算起,平均孕期週數約40週。
預產期計算方式:
最後一次生理期的第一天算起280天,約39-40週之間。
胎動愈來愈強烈,可能會無法熟睡
進入懷孕後期,肚子緊繃、手腳浮腫、小腿抽筋等不適症狀愈來愈明顯。
胎動更為強烈,有可能會因為小寶寶活潑好動而難以入眠,甚至到早上都還睜著眼。
肚子變大很多,極容易產生妊娠紋,所以要繼續保養。媽媽可以藉由適度的運動來緩和不適症狀。
成長至接近新生兒的狀態,頭部轉為朝下以利生產
皮下脂肪增厚,變成更圓潤的體型。骨骼鍵全了,肺以外的內臟器官也像新生兒一樣發達。手指可以一根一根地動,肌肉及神經系統的運作都更精密。
現在開始羊水不會再增加,原本動來動去的寶寶逐漸會安靜下來,以頭上腳下的姿勢準備迎接出生。超音坡檢查大多可以清楚地看見外生殖器,之前沒看到的人現在應該都能確認性別了。
【一定要做的事】
【最好要做的事】
【 第四次產檢例行檢查項目 (健保給付)】
1.例行檢查項目:
A:懷孕後期,血流量會增加到懷孕前的1.4倍,這對心臟會造成負擔,所以容易感到心悸。
有心悸感覺時,請多休息等待感覺平息。若有嚴重貧血,或正在服用防止宮縮的藥物,請在產檢時向醫師反應並商討對策。
極嚴重的心悸有可能是甲狀腺亢進造成的,請至醫院就診。
A:懷孕後,媽咪體內會分泌鬆弛素和黃體素這兩種荷爾蒙,促使韌帶鬆弛,增加骨盆的伸縮性,以容納胎兒生長的空間。
懷孕後期,寶寶日漸長大,骨盆腔、恥骨及韌帶部位的負擔增加,疼痛感也可能延伸到骨盆兩側,也就是大腿與屁股連接的髖關節,造成髖關節無法外展。
因此,任何需要抬腿或張腿的動作都會感到特別疼痛。
A: 懷孕和哺乳期間,鈣質的攝取都非常重要哦!
若孕媽咪飲食攝取的鈣質,不足以滿足寶寶成長的需求,就會轉而吸收媽媽骨頭的鈣質,造成媽咪體內鈣質不足,容易發生抽筋的狀況。
因此當媽咪不再孕吐之後,每天應該攝取800-1000毫克的鈣量以滿足胎兒/嬰兒的生長和母體的需要。
但鈣補充過量,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腎結石或是組織鈣化,反而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