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神隊友不再遙不可及:產後夫妻衝突該怎麼辦
生理衝突原因心裡衝突原因 |
生理衝突原因1:睡眠不足
👉🏻為自己製造休息機會,找出合作的方式
追究最根本的原因,很多不必要的衝突,其實都來自於生理的疲憊,新生兒時期孩子的睡眠不穩定,夜裡難免需要起身照顧,而睡眠品質下降就會讓人變得疲憊暴躁,相信這是每對父母都曾經歷過的時期。
在這段期間,不應該硬撐著身體照顧孩子又想兼顧工作或家務樣樣都好,我們需要放下想要做好每件事情的心態,求取一個“還過得去”的狀態。而與其期盼另一半自己來幫忙,不如主動出擊分配工作,比如訂好輪流陪孩子睡覺的行程,或是睡前最後一頓奶由爸爸餵讓媽媽能早點先上床睡覺,好好地溝通找出你們可以合作的方式,而不是自己勉強攬下一切,隊友間本來就該互相協助,一起照顧孩子是我們應該堅持的權利。
當休息的時間多了一點,沒那麼累了,自然心情也比較好,能理性溝通的程度也會增加。這段辛苦的日子不需要自己熬,請務必要讓隊友下水一起想辦法度過。
生理衝突原因2:產後憂鬱
👉🏻找到心理支持的對象,適時尋求專業協助
另一個常見的原因就是「產後憂鬱」了,其實因為荷爾蒙波動的關係,大部分的產婦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產後憂鬱,有些源自於生活改變的心理因素,有些則來自睡眠不足的生理因素...等,產後有心情低落或暴躁都是很正常的,我們不需要因此責怪自己變了一個人,但是要隨時為自己注意情緒在程度上的變化,是否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並找到可以傾訴的對象,定期為自己的心情做檢視。
這個對象不需要是伴侶,畢竟有時候可能就是想抱怨一下對方,適當的抒發心情是健康的。我們可以找家人、朋友、也有生孩子的其他媽媽,對方要能同理感受,並讓我們覺得能夠安心傾訴,而不是在傾訴完情緒後又有其他的負面情緒。而過程應該不只抱怨發生了什麼事,而是藉由傾訴的過程,為自己釐清狀況,找到更好的溝通方式或解決辦法,下一次就可以運用。比如分析出彼此可能暴怒的話題,下一次在提及此事時就要務必小心,也不要落入指責對方的情況。
如果朋友與家人的支持也幫助不了,還是時常低落甚至沒來由地落淚、提不起精神做任何事,請務必要尋求專業的協助,經由專業的婦產科醫師診斷或是由諮商師諮詢後,會找到不同的方式來紓解並幫助情緒得到平衡。
生理衝突原因3:房事不順
👉🏻好好爬梳原因,找出雙方適合的頻率
很多人在家有新生兒後,夫妻房事就開始受到影響,房事不合又會進一步影響雙方感情。不要覺得性只是小事,找出彼此間可以接受的頻率與方式絕對是夫妻和諧的必備條件。
當房事不順,首先要先爬梳原因,是因為與孩子同房嗎?是因為身體反應不如以往嗎?是因為心裡產生排斥嗎?先不要預設批評立場的寫下原因,好好想想到底為什麼失去平衡,才能想好對應之策。
如果關鍵是出在自己身上,首先我們要先安撫自己有這樣的想法是沒關係的,就像遇到了困難不要先責備自己,而是要想想能做些什麼改變現在的狀況。如果關鍵是在對方身上(比如產房陪產產生了陰影),那要找機會坐下來,陪著對方好好聊聊原因,把重點放在「我們可以做什麼努力來改變現狀」而不是追究原因,比方與孩子同房的夫妻可以安排獨處的機會,身體反應不如預期的可以使用工具輔助潤滑,有陰影的可以安排約會像回到以前兩個人的時候,兩人一起集思廣益想想該怎麼解決問題,而不是避而不談,在互相體諒幫助的過程中,一定能一點一滴為感情增溫,回到和諧的狀態。
心理衝突原因1:觀念不合
👉🏻溫和地說出自己的需要,理性溝通
兩個來自不同家庭的人結合,難免會有不同的價值觀,牽涉到育兒的種種繁雜事,又會有更多可能產生衝突的時候,一下為了教養的事情衝突,一下為了感冒發燒要不要吃退燒藥吵架,這是每對夫妻都會面臨的問題。既然衝突難以避免,那不如好好利用衝突,成為彼此溝通的機會。
首先是要「放下自己的成見」,因為每個人的價值觀是主要照顧者與環境型塑的,但伴侶來自完全不同的家庭與環境,對一個人稀鬆平常的事情,或許對另一個人很陌生。這時候應該試著先聽聽對方的想法,找出與自己相似的部份,試著在溝通時去強調彼此都認同的部份,強化兩個人同心協力想解決事情的決心;相異的部份則是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妥協方案,或許還不甚理想,但是沒有任何一方需要過度勉強自己配合對方。這個過程不是一蹴可及的,但藉由一次又一次的溝通,你們可以逐漸找到兩個人都能認同的方式來育兒。
心理衝突原因2:心感不平
👉🏻氣頭上不要講話,理性溝通需求
許多媽媽在育兒路上遇到的主要心理問題,就是覺得對方還像生小孩前一樣,不但幫不上忙,有時候還會扯後腿;一天到晚屎遁尿遁,卻發現老公在廁所玩手遊。
但其實仔細想想,大部分女性在懷孕時就意識到自己即將當媽媽的身份,這時候的妳,可能已經開始改變飲食方式或作息,也會為了生產及育兒收集資料,畢竟日益變大的肚子跟其他生理症狀,正提醒著妳懷孕的事實。但妳的另一半呢?生活想必還沒有什麼轉變,對於他來說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才是真正開始當爸爸。所以仔細想想,妳可是比他多了將近十個月來準備這件事情,也正是因為心理落差,兩個人投入的程度可能不同,與其希望他馬上進入狀況,不如用包容的心,給他一點時間跟上來。
正因為隊友還沒進入狀況,自然在很多事情上面做得不夠好、想得不夠周詳,如果在這時候又一直被妳批評挑毛病,除了造成衝突,很可能他就乾脆擺爛不做。雖然我們一定會因為對方的不體貼感到生氣或是失望,但在此時口出惡言或是出言諷刺都無法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在氣頭上時不妨先離開現場,才有空間時間好好想想,冷靜下來之後再慢慢跟對方溝通合作的方式。在伴侶做得不夠好的時候,也不要翻舊帳罵他,因為雖然他知道自己沒做好,但誰都不喜歡被直指出錯誤,與其責備不如直接說出我們希望達成的目標,再來一起想辦法達成。這時候妳也要稍微降低標準,不強求他能馬上做到每個要求,只要願意幫忙就是好事,鼓勵他的付出與努力,再一點一點請他修正。同樣的事情只要多練習幾次,大家都會漸漸熟練,不妨放手讓他自己試試,最後妳再不著痕跡地幫他修正就好了。讓他的參與度增加,從育兒中得到成就感,自然也就樂意當個好幫手。
心理衝突原因3:來自他人的壓力
👉🏻自己的家人請自己搞定,其他人的意見要適時忽略
育兒路上難免遇到愛指指點點的各種人,無論動機好壞,總會給人額外的心理壓力;而伴侶間也可能因為聽了誰說的某句話,就產生了衝突。
這時候應該做的是「各自搞定自己的家人」,如果是公公婆婆小姑小叔的意見,請一律要伴侶去溝通協調,相反的,如果是自己的家人給予的意見,也請務必要幫對方把箭擋下來。
自己的家人畢竟相處久了,比較知道彼此的習慣與溝通方式,也聽得出許多弦外之音,自然比較能避開地雷拆彈成功,而在溝通時也別忘幫彼此在家人前美言幾句做個潤滑,跟伴侶的家人維持這樣禮貌的溝通距離,才能逐漸建立起更深厚的關係,當關係真正穩固時,可以直接溝通的範圍才會慢慢變廣。如果一開始就貿然直接溝通,很可能因為摸不透對方習慣而犯了忌諱,就會埋下未來衝突的種子。
至於除了重要的家人之外,其他人的意見呢?我們就不要太放在心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跟觀點,我們都沒有辦法討好每個人,與其相信別人隨口說說的批評,不如好好與真正信任的人討論,因為他們才會站在我們的角度認真思考回應,給予最真誠的建議,至於其他巷口阿姨伯伯叔叔嬸嬸的建議,就笑笑地說自己會參考,再默默放空就好。
關於健康的建議也是一樣,與其問網友,不如直接帶孩子去看醫生更踏實,網友不能為他們的意見負責,但醫生是可以的,如果有任何擔心疑慮,求助於醫師的專業,永遠都是最好的選擇。
衝突是夫妻相處中一個重大的課題,幾乎每對伴侶都難以避免,但就是因為有衝突,能讓關係逐漸成長茁壯,也能讓我們為了彼此成為更適合的人。所以我們千萬別在生氣的當下為了逞口舌之快傷了伴侶,別輕易把離婚掛在嘴上,或是在網路上發表發洩的言論,以免傷害夫妻感情而事後後悔。婚姻是個重要的決定,既然當初決定跟對方步入婚姻,對方就值得我們花心思、力氣跟時間去磨合,調整出彼此都能舒適溝通與合作的樣子。
而我們也都希望自己的缺點被包容,被無條件地愛著,所以與其想要改變對方,不如先改變自己,好好坦誠地與對方溝通並為關係努力,當自己成為一個好隊友,對方一定也會為了我們努力成為一個好隊友的。